文章来源:芋艿和猫说(id:taro_cat)作者:岚岚
原文链接:一个营销人的AI使用实践
终于可以聊一聊AI。
作为最早推广AI产品的大厂内创业团队(从2019年开始,小度作为AI智能助手开始大规模推广),也见证了百度 all in AI的各类实践,对AI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使用心得(当然算不上权威)。
今天,就从从营销这个具体的岗位和工作日常出发,说说我们到底是怎么用AI的。
进入主题之前,先花一点时间谈谈我现在的老板(脉脉CEO)的看法,他按照目前AI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业务实践,总结如下:
1、把具体的工作分为文科任务和理科任务、单轮交互和多轮交互。
单轮交互主要以一问一答为主,主要靠自然语言理解;多轮对话一般是明确任务驱动的多轮问答,需要结合上下文语义,比如向客户推销某一款产品,需要反复沟通、理解语义、推理判断。
2、叠加场景、技术投入等业务变量,AI在上述任务场景下的落地可能性评估如下:
我们用营销工作举例:
对大部分营销人来说,日常把AI搜索作为自己的实习生和助理,也就是文科✖️单轮交互,一人即可完成;
多轮交互✖️文科,建立在任务本身具体明确或AI工具强大的基础上,比如我们现在投放抖音、meta的短视频大部分都依赖AI多轮交互生成;
单轮交互✖️理科,用于市场数据分析并形成结论,现在,市场调研结论、电商数据交叉分析一般都已通过平台自带的AI功能实现。
多轮交互✖️理科,应用于算法驱动的智能投放系统,也就是设定投放目标后通过AI实时自动出价、控放量和优化算法模型。
多说一句,多轮文科+多轮理科,构成了当前效果营销投的基本盘:
前者意味着可以给平台交「内容税」,只有庞大的、海量的内容,才能喂饱绞肉机一般吃内容的平台,而这些内容,依靠人工已经难以支撑,必须靠AI多轮交互生成;
后者意味着给平台交「流量税」,无论是百度、抖音、还是小红书,流量投放都越来越「傻瓜」,肉眼可见无论SEO还是千川投手,越来越无用武之地。在AI系统赋能下,往往点击全站智能、一键投放就能找到最优解。
在个体层面应用,我们还是站在「单轮\多轮交互✖️文科」的视角,讲讲每个营销人都可用的典型工具——AI搜索。
在百度有四年多的工作经历,更了解它的AI应用和能力水平,我们就以百度 AI搜作为工具,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方法。
一、基础层:给非用户看的
如果你的工作产出里是「给非用户看」的,基本全都可以交给AI搜索去完成。
给用户看的内容,对需求理解、心理洞察,沟通背景、创意表达都有较高的要求,现阶段,单靠AI输出有一些困难和风险。而给非用户看的内容,通常可以直接用 AI去完成:
这类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日\周\月报、年度总结汇报、各类内部沟通文档、会议纪要、产品资料、通稿、会议安排及流程梳理等。
总结一下,即满足以下两类条件:
1、无法产生直接的营销效果
2、属于信息类、描述性内容,需要更多素材填充
越是用户少关注的内容,越可以放手给AI去做。
比如新闻通稿,现在看通稿的人越来越少,在公司里发通稿的意义仅在于:SEO以及充当汇报氛围组(看,我们做了好多传播,可以叠很多链接)
那么,用AI写通稿的效果怎样呢,用百度AI搜做一个测试:
反正,比我写得好。
说实话,在基本任务层面,哪个ai工具都可以完成,chatgpt、豆包、kimi、星火,大差不差。不过,我建议pr可以考虑用百度ai搜写通稿,因为依靠搜索引擎的数据基础和百度的算法能力,它在抓取、筛选过往信息和结构梳理层面更有优势。
给大家放一下入口:
在使用AI完成基本任务的过程中,有一点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下指令的过程,会反思自己「有没有表述清楚」——工作中会有无数次觉得「为啥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不是已经说清楚了吗」、「这么简单的事怎么都听不懂」,但你和AI的交互中,往往能让自己意识到,可能确实是自己表达有误,因为AI对指令的解读和执行,差之毫厘,错之千里,微妙改动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然也可以用一些方式修正,如果给ai提问不够清晰,可以点击右侧「灵感探索」,也会帮助理清思路和校准问题:
另外,当AI的回答没有完全符合你的意图,最好不要说:「不对,再来」,而是「挺好的,保留***部分,其他能不能多加入\减少**元素」或者「有点偏离主题,我们更需要把重点放在……」
没错, AI教给我们当甲方和下brief的正确姿态。
二、进阶层:给非用户用的
如果你的工作产出,是提供给别人「用」的,比如依赖内容去产出内容。那么对 AI的要求会更高。这个阶段,要么选择最适合的工具,要么不断优化指令,再加上一些微调。
举个例子,我们做小红书koc内容的时候,策略是「核心内容自产」+「koc微调分发」,也就是找到一个自然流爆文主题方向或模版,就可以按以下的方式操作:
(1)保持封面和标题不变(很重要!这个板块通常需要像素级copy)
(2)用AI搜按照确认的方向仿写一篇参考笔记,给koc做模版
(3)根据模版进行内容文字微调+批量分发
对于第二步的具体做法:
先选择「小红书文案」:
按照需求模版填写:
让AI直接出活:
注意,笔记的标题和开头15字不要用ai生成的内容,直接复制爆文。
在小红书,有两类内容是最适合用ai打样,一是模仿个人真实经历,讲述产品的好处和使用感受,另一类就是产品对比、横评、横测:你可以试试输入在百度ai搜的「小红书文案」板块输入「对比A产品和B产品,并突出B产品的优势」。
还有一类给非用户用的,比如发言稿(尤其to B或to G类型)、邀请函、会议大纲提炼等,也可以直接选择对应的内容模块。比如发言稿,是基于百度文库(垂类应用)的数据,可用度还是很高的。
一个恶趣味:这里的@突然有班味了。
三、高阶层:给自己用的
在自己思考和规划的过程中,也可以把Ai当作自己的同事,和自己一起in-house工作。为自己的思路、方案、想法、灵感服务。
举几个例子:
1、关于营销方案
事实上,让AI帮忙出营销方案的意义,并不在于拿来就用,而是:
(1)提供现有的、已经被用过的策划、方式方法,用于思路补充,或是反着用,帮助规避一些太过常见,或者竞品已经用过的方法
(2)激发和探索更多灵感
(3)进行结构化梳理,让逻辑更清晰
比如,我让百度AI搜做一个金三银四求职季的整合营销方案,它产出的内容里,有些idea确实是我们正在做,或者值得考虑尝试的:
右侧「灵感探索」还可以激发更多的想法:
2、对于主题构思
强烈建议所有经常办会的同学,让AI挑战构思大会主题:
要点是,尽量以多次商量的对话方式和AI不断沟通、不断探讨和调整优化,直到产出理想的方案。
3、对于产品的内容营销方向思考
(1)关于产品洞察
AI搜在这个板块的能力不容小觑,比如猫客厅(base杭州滨江)想了解本区域的咖啡口味偏好,AI提供的结果是非常准确到位的:
右侧的灵感区还拓展给到了更细分的咖啡口味人群偏好分析,比如结合年龄、性别、以及网红门店的饮品介绍。
(2)关于产品内容化
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可以反复榨干AI:
A、以「为某产品围绕**场景写一些短视频脚本,突出**产品优势」作为指令,可以得到更生动具体的内容创作;
B、不要只输入自己产品,可以输入竞品试试,一般会有惊喜;
C、可在多轮对话里,要求AI搜针对某一个非常特殊的场景和情绪出对应内容,比如生气的父母、工作一天带着疲惫回家等,能帮我们发现一些没有想到的内容方向;
D、多用「灵感探索」功能(目前只有百度有,这个功能对营销人确实挺有帮助的,强烈建议大家试试)。
以上,就是是我们作为独立营销人个体,在工作过程中最常用的AI工具和使用场景。
其实也是最简单和傻瓜式的操作。
这里表扬一下前司:百度AI搜采取了极其用户友好的界面,很多模块可以直接用,且,没有广告!(早该这样)
总结一下,和其他板块的工作意义,营销不是为了AI而AI,而是为了真正的提效而使用,不同使用场景有不同的AI打开方式:
给非用户看——基本靠AI,自己小修小补
给非用户用——大半靠AI,人工做补充调整
给自己用——小半用AI,帮自己思路打开和灵感激发
期待大家在AI的帮助下,把更多「不紧急而重要」的事情留给自己:做顶层的设计、进行深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