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奥利在鹅厂(id:oliviasaying)作者:奥利

原文链接:腾讯的员工,是怎么做晋升答辩的?


每年的三月,对鹅厂人来说,都是一次大考。


这时候进行的晋级答辩,关系到职级评定和收入增长。不同的岗位,比如设计、产品,都有不同的答辩通道和晋级标准。


今天进来说说我的鹅厂答辩故事:


晋级面试怎么写?现场汇报怎么准备?如何提高成功率?


1


晋级就是面试,


标准答案你了解吗?


鹅厂有一种工程师文化,我非常喜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简单说,就是标准清晰,沟通直接,先把要求说明白了然后期望你准时交付的文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鹅厂的晋级答辩准备中,公司会提供教科书一样的明确标准和保姆级别的辅助服务。


所以,当标准答案对所有人都很清晰的时候,如何基于这些明确的要求去演绎,如何准备答辩思路就变得非常重要。


你要如何去讲述你的故事,让你的故事直接指向标准答案呢?


2


点线面的答辩思路


任何复杂的事物,本质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


在晋级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准就是——这个员工是否有全局观。什么是全局观?就是你能拆解出你工作中的重点,什么样的重点串成了一条业务线,什么样的线交织成了一个行业基本面。


在开始写材料之前,可以先用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思路和逻辑。拿我自己举个栗子,我的答辩思路当时是这么写的:



考虑到答辩时间非常有限,只有20分钟去讲完你过去一两年做的事情,本身就无法言尽,所以不要幻想能把自己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展示出来。有限的时间要用在刀刃上。


提前想好你要展示的重点,然后用一条清晰易懂的逻辑线把他们串起来,让评委们一下子就能了解你的基本面。


所以,点线面是一个百试不爽的基础逻辑,清晰的陈述思路能让评委和你一起参与到业务的推演和进化过程中。


第一,什么是点?


仔细研读职级标准,圈出重点。



点击查看源网页


既然是晋级,就一定要专注目标职级和当前职级的差异点在哪里。鹅厂其实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就在能力要求模型中。


比如,8级产品经理升9级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上需要升级的有哪些呢,举例说明:通用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专业知识(技术/平台知识、产品、市场、行业相关知识)。


对应以上的关键点,我有一个笨办法,特别适合一开始没有思路的时候去用,那就是——穷举法。


每一个关键项都是一个点,围绕这个点,回想自己的工作,有哪些是能说明这个点的?


比如学习能力,想想你最近一年有没有接触新领域,有没有迭代新产品,是如何快速上手的?


比如产品知识,你可以在大脑里去搜索相关关键词,比如我作为一个产品运营,我过去一年深度参与过哪些产品的迭代,有没有产品是从我的需求发起,从0到一开发和进入应用的?


想到了没,赶紧先列出来。


这一步不怕杂不怕多,跟收集原材料一样,密密麻麻先写一张纸再说。后面咱们再加工。


第二,什么是线?


业务发展有前因后果,WHY-WHAT-HOW, 从项目推演到项目结果,以点划线,讲述一条完整的故事线。



当你穷举了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你会发现其中很多事情是高度相关的。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切入——业务线和时间线。


比如我自己,从最开始做帮助品牌从线上广告落地到零售商核销的广告模式时,只是一两个独立的案例。这就是点。


后来随着更多品牌来尝试这个新的广告模式,各个垂直行业的链路各具特色,各个链路渐渐开始行业化,产品化。这些点就汇聚成了一条线,这条线就成为了一条新的业务线。


那时间线呢?


更好理解了,任何一个故事都有时间线,从戏剧的角度来说,事件设计都有8个阶段:从最开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到一个开始,再到你的行动,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你分析情况之后做出的选择,选择之后事态的变化,最后到达高潮——你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两条线捋捋,有没有看出故事的雏形呀?


第三,什么是面?


业务线稳定发展,打通上下游,开始有了规模效应,这时候就迎来了面。



我之前写过一个行业的基本认知方法,用于跨行业面试的场景。如上图,这里同样适用。


从点到线到面,其实讲的是一个业务从0到1,到100,甚至无限大的故事。最后到面,一定是要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的。


怎么判断规模化的节点?


就是当你发现要覆盖的客户太多,但是产能开始吃紧。这时候就需要借力来打,行业打法开始发生变化。


而这个打法,就是从前面的点和线推演而来的,在这一步发生进化。你要快速地把这个打法复制到整个行业里去,就要论证你的方法论。这时候就开始考验你对行业的真正了解。


比如,行业发展是什么样的?产业上下游关系?竞品动态?如何带来收入的增量?


我记得去年我答辩的时候,讲零售行业的广告业务。评委就问到了一个行业问题:“现在线下门店有多少家?人流量有多大?”


幸好我有提前准备,才能不慌不忙地回答:“根据CCFA 2019年的报告,中国零售连锁百强中有XX家门店,其中大卖场超市有XX家,每天人流量预估XX,因此。。。”


虽然我是从零售行业出来的,但再多的经验不如权威的数字,于是这个问题我就顺利过关了。


3


只有准备,没有临场


我是一个喜欢提前准备的人。


为什么?


因为只有准备到100分,你的临场发挥才有可能突破80分。


没有准备,哪有自信上场。


1、晋级答辩不是工作汇报,重点展示你的心路历程


话说回来,晋级答辩不是要去展示你的项目多么牛,而是去展示你这个人的过人之处。


所以本质准备的思路就不一样。你要讲的不是项目本身,而是你在这个项目中起到的作用,和你背后的思考。


主语是“我”,而不是“项目”。


“我”在这个项目中是什么角色,“我”做出了什么决定,“我”在决定背后的思考是什么,最后项目的结果有没有印证“我”当初的设想。


而不是“这个项目”多么厉害,产品功能有多少项,分别是什么作用。


答辩是对自我的总结,我在准备的时候,才发现去年一年,我对自己,对业务有多少灵魂拷问。


“为什么?” 


为什么一开始客户不买账,为什么转化链路这么低效,为什么没有适合这个模式的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怎么能?”


怎么能带来收入增量?那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实现快速复制?怎么才能适应垂直行业?


为什么和怎么能这两兄弟,折磨了我这么长时间,总算能用上你们了哼。


2、积累在平时,尽可能提前准备


不怕大家笑话,盖洛普优势中“前瞻” 排名第三的我,提前一年就在留心准备了。


说到底,答辩只是一种形式,最终反映的还是你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和总结。平时多总结,多多益善。


所以我电脑上提前一年就有一个小文件夹,名字叫 “P9答辩准备”,平时我的工作汇报,项目总结,我看到的好的通道辅导材料,通通先丢进去。


看着这个文件夹日益长大,我的素材库越来越丰满,等到写材料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不做无米之炊。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我开始写自己的材料之前,我找身边的同事们学习了一圈他们的成功经验。包括答辩思路,PPT的内容,时间的分配,和评委的互动,等等。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脸皮薄,要相信大家都是愿意帮忙的。


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提前给自己的老板看思路,确认了思路OK之后再开始准备材料。否则方向不对,后期要大改就非常耗费时间。


最后材料基本完成,也要拉着老板和同事演练一下,现场讲起来感觉如何,让大家再帮忙提提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润色完善。


我这样一个厚脸皮的人,自然是不会放过我的老板的。


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奥利:“老板,留半小时呗,我的答辩PPT先讲给你听下。”


老板:“好,会议室见。”


奥利跟着老板进会议室。


老板:“你干嘛,你就这么进来,出去,敲门进来说评委老师好。”


奥利:“。。。戏真多啊。。。”


等我磕磕巴巴讲完,老板皱眉沉思了两秒钟,说:“内容可以,但听起来不高级。”


“哦还有一个问题,你讲的没有什么感情,最后没有升华。”老板认真补充道。


最后,老板绘声绘色地把我干巴巴的内容用另外一种充满表现力的方式演绎了一遍。最后我都听得心潮澎湃,感觉马上要改变世界的那种。


于是我明白了,什么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哎,以上都是开玩笑,划重点啦:


表达也是表演,要能打动人心,一定要找到自己和业务之间特殊的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个人故事。


这个个人故事的起点,就是你的初心。


记住,干货人人会讲,但你和评委都不是没有感情的干货机器。最真实的成长故事才最打动人。


4、记得要写逐字稿啊!


这是最后一个,也是最实操的一个建议了。


千万不要怕麻烦,清晰的思路真正落在纸上,你才能做到百分百的心里有底,上场不慌。


很多人会问汇报的时候现场紧张怎么办?


熟读稿件一百遍,形成肌肉记忆就好啦。只要能顺利开始,相信我,后面讲起来会越来越放松的。毕竟是自己投入心血的工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忘了自己的紧张感,充满自豪感。


4


最后的最后


升级打怪,没有困难也没有乐趣。


反正全力以赴,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就算失败了又怎样,半年之后卷土重来。


祝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