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段时间饿了么,改了一万个名字吗?
我本来以为这个梗玩完就结束了,没想到还有了后续。饿了么把这个梗落实到了蓝骑士的工装上。
这波制服改名的创意,算是我近期看到的品牌动向里,最为惊喜的一个。
01
首先,是视频本身带来的惊喜。
和之前“XX了么”的洗脑创意不同,这次的视频创意虽然同样用了一种轻松的表现方式,却给我带来了深的思考。
开篇的提问,“这一次,我将成为谁?”,是饿了么对自己的提问,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和思考。
有一个名字,会给我答案,也同样会给你们答案。
很有意思的是,我以为接下去会是志气昂扬,找寻答案的过程,就像我们看到的所有进场前的运动员那样。结果,饿了么连用三个转折,把我给逗笑了。
打开柜子,啪,灯亮了!
再开柜子,啪,灯又亮了!
第三次开柜子,灯再次亮了!
这三个转折的意义,不仅仅是为视频增添趣味这么简单,主要为的是循序渐进:
是谁的柜子不重要:
别人说什么也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
等你一起,我们要把它穿在身上,踏上新的外卖征程
踏上征程的后半段独白:让夏日的西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日的秋裤,找到最好的归宿;不让任何一个男朋友在纪念日被骂,不让任何一根头发向地心引力屈服。
每一句文案,都能看到热梗的影子,轻松地将饿了么的品牌升级阐述得一清二楚,让用户更好接受与认同。
显然,这一支视频,是有趣的,演绎了临上场前的状态。但在体育风格的加持下,展现的是蓄势待发,饿了么也想借此传递出如同体育精神那般,坚定、认真的品牌态度,就像文案里说的那句:
我们准备好了,迈向全新的主场。回应,每一个期待。
02
其次,是行动上带来的惊喜。
就像我开头说的:以为饿了么在玩梗,没想到来真的,把蓝骑士的工装都给改了。
它的背后,是渗透。
无处不在、无所不能、随叫随到的蓝骑士,穿上了无微不至、无所不包的XXX了么,实际上让他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行走的广告牌”,更能渗透到真实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触动大众神经,带来新鲜感,不断强化消费者对饿了么的新的品牌认知。
同时,蓝骑士的集体改名换装,不仅仅只是一个行走的广告位这么简单,而是以一种更有趣、更有温度的方式,走到消费者面前。
“XX了么”式问候,由蓝骑士带到生活各处,也将饿了么的品牌温度渐渐带出。这些从真实生活中来的问候,让用户有了一种被关心的温暖,它建立起来的,是人与人关系的延伸,饿了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外卖平台,也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改名一万字的玩梗落实,则更多释放出的是品牌的有趣信号。
“改名一万次”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饿了么注重挖掘话题点的互动性和可创造性,主动为用户创新新鲜亮点,玩在一起,引发与用户更深次的情感共鸣。不少年轻用户,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改名的蓝骑士制服,便会自发拍照上传到社交网络,有效实现二次互动。
03
而最后的惊喜,在于饿了么的“敢”。
很显然,饿了么敢于变,从改了一万个名字开始,到改了骑手制服,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从单一到多元的升级变化,还让我看见一个品牌在升级过程中的敢于突破。
王一博的代言,借王一博之口推出了蓝骑士,为饿了么另辟了一块新年轻市场;改名一万次的线上线下全覆盖,用简单直接的创意帮助受众快速准确地理解品牌传播的信息,将“万物皆可饿了么”的品牌主张深入人心;此次改骑手服,延续改名玩法,进一步强化品牌认知的同时,给我们传递出了一种品牌态度:饿了么做本地生活服务,是认真的。
显然,不论是营销玩法、还是品牌发展,饿了么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品牌,在敢于突破中探索自身的无限新可能。我从来没想过,饿了么会改名。
很多同行都在说饿了么仅仅用一次改名,就起到“以小博大”的效果,像之前麦当劳改名金拱门、方太人生百太的改名营销一样。但门主觉得虽然都是改名,饿了么要做的,是要把巨大的先天劣势,转化成为自己的品牌优势,显然和之前的改名营销都不相同,要难得多,但惊喜的是它将难题化解得可圈可点。
更没有想到,它连骑手服也一起改了。
毕竟广告玩梗容易,但要落实到现实中的品牌资产,属实不易。饿了么这次把“改名一万次”,落实到了蓝骑士制服上,用了一种讨巧的方式来亲近用户,全方位传播出了自己新的品牌定位——爱什么,来什么。也期待,饿了么在全新的征程中,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