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案与美术(id:copyart)作者:文案君WeAd品牌实验室合作专栏
原文链接:余华和余秀华的首支广告
余华,余秀华
这两个CP感很强的名字
在京东图书“世界读书日”的广告中
为了一本书,终于真的组CP了
一本书
几十页纸,几分钟印刷,不过几百克重
但承载了人类600万年智慧的份量
一本书
有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复制品
丢失了,损坏了,也能轻易买到一本全新的
但对作者和真心想要阅读它的读者来说
aha moment都是唯一的
但,每年有多少本书
被买回来,藏在书架上,再没被翻开过
图书是沉默的
但京东图书不会沉默
于是有了这个创意
京东图书,问你买书
附视频全文案
(上下滑动)
-余华版-
你好,我是余华,我想找你买一本书
就是去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你买了,但是一直没读的《活着》
你可能是因为图书打折买的
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某种心情买的
收到书的时候心情变了
你就把它放在书架上,然后把它给忘了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书
没有读过的,远比读过的多
我经常在书架前徘徊
在应该读这本书还是那本书之间迟疑不决
因为我找不到自己的心情
有人说,我是靠《活着》活着
这话很有趣
其实没有《活着》,我也活得好好的
所以,《活着》不是活着的必读书
如果你买了一直没读
可能是这本书始终没有对应上你的心情
你不妨把它退给我
它会找到刚好有心情读它的人
你也能换一本
让你现在有心情读的书
京东图书,问你买书
你一年前购买的、但至今未拆封的新书
不管网上还是网下买的,都可以退给京东
不负每一个读书的人也不负每一个写书的人
京东不负每一份热爱
-余秀华版-
你好,我不是余华
我是余秀华
余华,说得对
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之间
只有赤诚以待一条路
要么狭路相逢,一个掏心,一个掏肺
要么干脆不必遇见
所以,我只爱书作为书
而不是作为书架上的装饰品
我爱书被翻得皱皱巴巴
胜过它页页如新
我爱你看过之后,痛痛快快的骂
胜过没看过之前,虚情假意的爱
所以,如果不看
那就光明正大还给他
反正,不爱看余华,还有余秀华
京东图书,问你买书
你一年前购买的、但至今未拆封的新书
不管网上还是网下买的,都可以退给京东
不负每一个读书的人,也不负每一个写书的人
京东不负每一份热爱
这是群玉山为京东图书在4·23世界读书日所创作的短片。
京东图书,一家卖书平台,开始买书。
这是一个,需要实力和魄力的决定。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卖书平台,才敢于向全网承诺:不管你在哪里买的书,都可以退给京东。也只有有魄力的平台,才会真正考量“图书的价值”,而非仅仅是“怎么把书卖出去”。
全片采用黑白色调,低对比度,这个色调,就让我在纷乱的环境中一下子抽离出来,钻进了一个安静的世界。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余华和余秀华的组合,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两人文学细分领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性别不同、没有交集,却有着戏剧化相似的名字,CP感的组合,本身就充满吸引力。
这对CP(仅限于这则广告内容)的选择,让原本严肃的话题,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视频中,有三句话,令人记忆深刻。
第一句:(余华)“有人说,我是靠《活着》活着,这话很有趣,其实没有《活着》,我也活得好好的”。
将网络键盘侠的嘲讽,变成一句玩笑,可见余华的气魄。接下来,余华所说的,也对读者十分友好,他并没有用指责的方式,质问读者为什么买了他认真写的书而不认真读,却用了体谅的方式,说:“如果你买了一直没读,可能是这本书始终没对应上你的心情”。
这种温柔的方式,反而让影片中的读者表情尴尬,甚至对那本从没拆封的书恋恋不舍,最后不情不愿的给了余华,很有真实中的趣味感。
京东图书上线了这支视频后,网友评论余华的书写得好,演技却非常生硬。不过我认为,恰是这种“生硬”才显得更加真诚。
作为一个作家,余华的演技全凭“硬着头皮上”,但他即便知道如此,还是愿意去拍这支视频,只能说明他本人对京东图书本次活动观念的认可,他愿意参与其中,是本着一个作者的诚意,单纯希望每一本书都遇到愿意读它的人。
第二句:(余秀华)“我只爱书作为书,不爱它成为书架上的装饰品”。
余秀华的这一段,是对于余华那一部分的承接与补充,更诗意的表达了书籍是作者倾注感情认真所做,也希望能被人认真阅读,有所得到。
但对于余秀华这一句话,确实讲到了我的心里,即便我不是一个书籍作家,却也是一个公众号作者,深有感触。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只有流动起来,才是活的,才是有价值的。
余秀华在视频中的语言也是充满诗意的:“我爱书被翻得皱皱巴巴,胜过它页页如新,我爱你看过之后,痛痛快快的骂,胜过没看过之前,虚情假意的爱。”
我读过她的诗歌,也在网络上见过她的简介,但直到在视频中看到她,才算是认识了一个鲜活的余秀华,她就是那个“身处泥泞仰望星辰”的人。
她左撇子,字写的一笔一画,尽管慢却很用心;她行走不便,于是在院子里安装了一个秋千;她语言不畅,于是让小女孩帮忙读;她调皮地说:“不要看余华,看余秀华就可以了”。这些塑造,让余秀华变得充满魅力与感染力。
小女孩在读的时候,也有一个可爱的梗:“不认识的字读半边”,余秀华也笑呵呵的认真教她。这些可爱,只有对生活观察极为细腻的广告人,才能做到。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余华和余秀华访问的,是同一个读者,这种设定,或许是特意表现“承接”关系,将主题讲透。
第三句,就是主题“京东图书,不负每一个读书的人,也不负每一个写书的人”。
看起来,这句话依然在京东图书的slogan“不负每一份热爱”的范畴,实际在策略上,它帮助京东图书实现了一次品牌升级。
借京东图书,谈品牌跃迁
对于卖书平台的品牌广告,最容易想到的创意角度便是“图书对读者有什么用?”因而,几乎所有卖书平台,都是变着花样围绕这个主题来呈现,从而刺激人们即兴消费。
从营销上来讲,这个方向并没有错,却也因太过正确,而陷入混战,无法展现品牌魅力。
只有一个开始走向伟大的平台,才会思考图书本身的价值,从本源上和消费者进行价值观连结:尊重书籍、尊重知识、尊重作者与读者。
01
尊重书籍,彰显品牌实力。
“仓廪足而知礼仪”,这句话对于品牌同样适用,只有脱离了求生阶段的品牌,才敢说不一味追求量,而追求质——对于图书平台,“质”不仅仅来自于图书质量,更来自于连结优质的作者与优质的读者。
02
尊重知识,深化品牌价值观。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京东图书在世界读书日发起“问你买书”活动,就是不希望“知识”成为“装饰品”,从而失去它真正的活力,这是京东图书想要传递的价值观。
读书日这样的小众节日,只有真正爱书的人才会对它情有独钟,这个节点沟通这样的价值观,时机可谓抓的快狠准。
试想,当人买了一本书,很长时间没有读,这时候作者要把书买回来,那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十有八九会是“好好奇这是一本什么书”,当本来拥有的东西,马上就要失去,就会倍感珍惜。
所以,京东图书发起这个“问你买书”的活动,本质上也并不是收书,而是提醒你“你曾经心动买下的那本书,还没有拆封”,促使人们去阅读,让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03
尊重作者与读者,提升品牌美誉度。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词语叫“内圣外王”,类似于西方的“吸引力法则”,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会赢得外界的尊重。京东图书发起的这波活动,表达了明确的立场:京东图书,不负每一本书,不负每一个写书的人和每一个读书的人。
作者,以余华和余秀华为代表,余华收书,是尊重自己的书,希望它能被“刚好有心情读它的人”认真翻阅,余秀华推荐自己的书,也是尊重自己的书,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书值得被更多人读到。
讲到底,京东的slogan:不负每一份热爱。如果说以前重点在解释“热爱”,那么《京东图书,问你买书》这一波,重点是“不负”。
讲“热爱”的京东图书,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平台,而讲“不负”的京东,已然是一个知识枢纽。
一说到品牌升级,我们本能地会认为是“重新定位”,给品牌做一个彻头彻尾的焕新。但京东这一波,给了另一个答案:从“产品角色”到“社会角色”。
这样的品牌升级,是在无形之中,完成了品牌形象蜕变,既不会给消费者造成陌生感,又能完成认知升级。
这是一支广告,又不仅仅是一支广告。余华和余秀华的联合倡议,让这则短视频脱离了单纯的广告作用,变成了一次全民参与的事件化营销,让消费者不仅仅在认知上与品牌连结,更在行为上加深印象。
如果你有一本至今未拆封的书,可在原文链接的H5中退给京东,让它找到正好有心情阅读的人,不负每一个读书的人,也不负每一个写书的人”。
一把宝剑
最失意的瞬间不是上战场
而是从未出鞘
一本书籍
最落寞的瞬间不是被翻阅
而是成为书架的摆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