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在公关 (id:justPRit)作者: 姚素馨 

原文链接:形象建立,没你想的那么快


今天说说,形象建立。


形象,是品牌最直观的表现。


我们费尽心血辛苦建立的品牌,最终在人们眼中的反应,就是形象。

 

所以,形象建立肯定是个系统工程,它从来不是一时一刻的,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去堆砌。同时,它又是每时每刻的,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将最终成为形象的一部分。

 

个人形象、企业\产品形象、甚至国家形象,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最近,在国内疫情缓解之后,中国开始对外进行国际援助,包括捐赠和开放对外出口。我们送出去的都是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以及医疗器械等紧俏物资,是绝对的稀罕物和硬通货。甚至,有人把这一系列援助和出口,叫做“口罩外交”。


我们对于这么做的结果,抱有过于乐观的估计,以为很快就能获得很好的反应。我们脑补的画面都是意大利式的:今天口罩运到,明天发下去,后天意大利的街道就唱响中国的国歌。

 

我只能说,不好意思,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但是现实从来不是这样运转的。

 

形象的建立与扭转,不是这样简单的。与之相反,形象的建立非常困难,一定要有充足的能力匹配和思想准备。


突然的短期内扭转某一个形象,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01


形象建立很难

 

形象建立的困难,来自这三个方面:


自身。


受众。


建立的形象是什么。


首先是自身。


最最最最最最朴素的哲学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复杂的,都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或者只有坏的一面。


因此,一定存在有利于形象建立的这一部分,也一定会有,不利于形象建立的事情。我们就是在这种加加减减中,跑分的。不可能一直是加,但如果一直是减,你也早就完蛋了。


公关很多时候,就是在放大加分项,削弱减分项。这是我们的工作。而不是硬要把减分的事情,说成加分的。这种操作没有人会买账,也很不要脸。


回到这次“口罩外交”来说,我们做的是好事,这肯定是应该加分的。但是,在送出去的物资中,是不是有质量有问题的不能用的?我认为是有的。


所以,这个部分就会减分。但是,加分减分不是打游戏有设定,其引发的增减,无法直接给分量化。这是公关的难度,也是公关发生作用的地方。


如果这次出去的物资,有问题的部分(我认为是极少部分)被一再放大(事实上国外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已有不少负面),那么,我们离我们期待的“全世界给中国打好评”,还远着呢。

 

其次是受众。


在不同的受众眼中,形象是有很大差异的。


也就是说,对不同的受众建立形象,难度也是不同的。比如说,这次疫情控制到了后半场,国内很多人还是认可中国的措施的,特别是有了国外目前的发展状况作为对比之后。


但是,国内的认可度,跟国外的认可度是两回事。你和你小学同学,看到的新闻推送内容和价值观都有可能完全不同,不要那么遥远的一大堆一个中文都不认识的老外。


他们接受的讯息和受到的引导,跟国内是完全不同的。你要明白,你说出去的话,看到的人是怎么理解的。而想要做海外传播,连让他们“看到”都很困难。


国外对于中国的印象,我们不做描述(你懂的)。你要对着一堆对你怀有偏见的,至少是不怎么了解的人,他们把对你的固有印象,通过一个两个举动,在很短期的时间内快速扭转。我觉得,基本上天方夜谭等级难度的任务。


要再强调的是,你受党教育这么多年,不要觉得他们就会跟你一样。


其实,这在我们日常公关中,类似的错误比比皆是,常常会把自己和周围一小群人的看法,当作“受众”的看法,而且那么理所当然。

 

第三,要建立的是什么形象。


如果你想建立的是一个普通人的形象,那就容易一点。


如果你要建立的是一个救世主的形象,那就emmm……


中国,这次想要获得的国际形象,是包含话语权的。


说成救世主或者有点夸张,但是,实际上我们正在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出现,去面对那些还在苦苦挣扎中的人,这个形象,注定不是讨喜的,更不要说本来就对它充满着100多万个怀疑。


国家在这个方面的发言,还是很有分寸的,尽量保持友好隔壁邻居,在你做饭缺酱油的时候,给一点的形象,表示愿意“分享”,“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拿出来”。倒是我们的民众,一会儿让人家“抄作业”,一会儿说“来救你们”……意淫的一塌糊涂。


不要打造跟自己实际能力不符合的形象;


不要打造最终会给自己挖坑的形象;


不要打造别人容易心生抵触的形象。


一句话,不要作死。

 

02


扭转形象比建立形象更难


扭转一个形象,比建立一个形象更困难。


固有印象,简直就是所有PR的天敌。


我们前面说,个人形象、企业\产品形象、国家形象的建立难度是依次递增的。而改变形象又比建立形象更难。


所以,最容易的是新建一个素人个人形象,最难的是扭转一个大国的国际形象。


又要来说说我们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的张文宏医生了。


在说出“党员都要上去之前”,张文宏只在医生圈子里很有名。大众,是不怎么知道他的,相当于素人。他可以说是用很短时间建立形象的代表了。


别嗨,张文宏和罗永浩一样,再怎么分析都没有“可复制性”,你造不出张文宏,也造不出罗永浩。他们会长期存在于PR案例中的主要作用是论证观点,而不是直接对标。


张文宏医生的形象很清晰,很深入人心,而且花费的时间很短。但是你仔细想,张文宏开始说出金句之后,大量的患者开始发出来他的“轶事”,都与他在镜头前的表现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而且,他的专业度、敬业度、表达能力也都是长期养成的。


张文宏的形象建立看似很短期,但是短期背后,是很长期的东西。


那么,如果最低难度的素人个人形象建立都不是那么“短期”可以完成的,我们又怎么可以期待,带着医疗专家和物资的飞机飞过去之后,国家形象就一下子“伟光正”了呢。这种想法不切实际,不是理智的人按照逻辑思维得到的结论。

 

03


抓住特殊时期的契机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一时一刻,而是每时每刻。


但是,并不否认,此时此刻的重要性。


不是说因为形象建立的过程是很长期的,就可以慢慢做。当我们面对一个重要契机的时候,还是要尽十万分的努力去把握。 


什么叫契机?如果你的形象完成整个需要1000分,而你平时每天只能获得1分的话,契机就是每天可以得到5分,但绝不是让你一下子拿到这1000分。


别要得太多。古人说,事半功倍,古人也只说是个倍数,而不是个指数,对吧?事半功N次方的,这种要求就有点太不要脸了嘛。


真的一次能够拿满1000分的契机有吗?有,百年一遇。我祝你长命百岁能够赶上一回。

特殊时期的契机,绝对不能浪费和错过。中国也正是这样做的。

 

在国外的小伙伴都说,看到我们送出去的东西,被国外媒体和民众说“假货”、“不合格”,觉得心理很难过。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包括沟通问题、购买渠道问题,当然也有产品问题。哪怕只有1%有问题的产品,也会被100%放大,甚至1000%放大。


哈尼,这就是公关日常面对的局面。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