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媒介三六零(id:imedia360)作者:RR

原文链接:“Z世代”年轻群体消费观在发生什么转变?


Z世代,泛指1995后到2010年前出生的一代人。


当下“主宰世界”的权杖不得不让给1990年代中叶至2000年后出生的“Z世代”们,代代更迭,但似乎这新的一代正在突破传统观念中对于“年轻人”的定义。“Z世代”与 90 后被公认的互联网原住民一代相比,00 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出生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以及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相较于 90 后是由 PC 端向 Mobile 迁入的一代,00 后是通过手机学会与世界打交道。


尽管 他们已拥有着相对丰富的物质环境,但成年意味着更多可支配的零花钱,以及更具自主选择权的消费行为。


“Z世代”是一群怎样的年轻人,他们到底喜欢什么?


Z世代到底喜欢什么?


一、社交:他们认为消费是寻获认同的表达,能够帮助他们维护社交关系;


二、人设:Z 世代愿意通过购买不同的产品,来探索更符合自己的需求,并打造专属人设;


三、悦己:“颜值即正义”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因为从小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成长,Z世代习惯活跃在各类兴趣文化和社交软件的前沿。Z世代开始不断寻找志同道合的圈子文化和自成一派的语言体系,使得各种各样的社群开始建起。



(阿里妈妈报告图)


品牌如何融入Z世代的社交圈?


Z世代由于热衷于社交分享,同时容错率低,将导致品牌的马太效应更加显著,对于品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来看,品牌希望融入Z世代社交圈基本功无非可以归结于三点:颜值、创意、黑科技。


颜值自然是指能够帮助Z世代人群实现社交目标的外在表现,无论是包装、工业设计、室内软装,都需要有可见性及可拍性,这样才能促使Z世代人群使用及转发;创意不仅仅局限于营销内容创意,还在于产品设计、营销与技术的结合体验上;黑科技一方面是形式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是产品技术上的突破,不过对于大多数中小品牌而言,黑科技的感知更多在于营销表现上。


“Z世代”又有着怎样的价值观与消费观?


愿意为二次元付费


在一大波品牌年轻化的战役中,二次元文化成为了品牌主们贴近“Z世代”年轻群体的最好利器。


品牌借助二次元IP营销,可以唤起消费者心中的“回忆”,并为之买单。正是如此,诸多品牌看中了这一波流量,纷纷开启了营销新方式。如MAC ×王者荣耀推出联名口红,一经上线就引起了王者荣耀爱好者的疯抢;力士×恋与制作人推出限量洗护套装,引发了无数少女的热衷;宝洁集团直接任命“阴阳师”角色“雪女”为冬奥品牌大使;甚至更有一些品牌直接将漫圈的cosplay运用到线下营销、宣传活动中,把二次元的人物三次元化为线下门店引流。



 孤独文化成为消费新势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节奏的加速,只身一人和孤独成为一种正常现象。“Z世代”可能不喜欢在购物、吃饭、娱乐等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他们更喜欢一个人完成这件事情,面向这部分群体从而衍生出的经济产业链即为孤独经济。


孤独经济既给了他们自己的选择与空间,也创造出了一套新的生活模式:“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在人们感到孤独的同时,开始接受和享受这种孤独。这种变化,亦带来了消费行为的变化。


一人餐饮零售


众所周知,去餐厅吃饭时经常会问你几个人,久而久之为了避免这种一个人的尴尬,越来越多的人就选择了宅在家里点外卖,吃得也是自在开心。



(自热火锅)


借此餐饮零售界的孤独经济应运而生,大量外卖雨后春笋般冒出,推出一人食等迎合独身人群的套餐,相关的公众号也是不断产生,鼓吹独身仪式感,为孤独经济添柴加油。


甚至当你吃厌了一般的外卖,想出去吃个火锅,又怕除了海底捞没有其他地方欢迎单身狗时,商家为你准备了自热火锅,外卖火锅,一个小锅,几份小菜,让你全情贯注在吃本身,尽情体会火锅的带来仪式感和快乐。所谓我一个人吃饭,也很快乐。


迷你“出租”服务  


9块9在网上下单一个虚拟陪聊情侣,一个小时让你体验出甜蜜恋爱的感觉。单身狗过年回家交不了差,组个伴侣回家过年的新闻也比比皆是。网上的“陪聊、陪玩”等服务正在渐渐兴起。通过这些服务,人们刻意地排遣心中的寂寞。


陪玩、陪聊等陪伴类业务,是近年来伴随电竞行业的崛起而迅速兴起的赛道,从游戏陪玩业务发展而来,向泛娱乐领域的线上化陪伴延伸。用户单次付费购买陪伴服务,平台提供游戏陪玩、语音陪聊、在线陪看电影等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商业模式的本质是陪伴提供者的「时间消费」,在发生交易的当下,直接解决了用户暂时性的孤独痛点。


迷你KTV


当孤独经济在餐饮界越做越大后,它的目光也逐渐转到了传统的KTV上。


KTV在国内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人们都有唱歌的需求。但对于独身的人群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找不到一起唱歌的小伙伴。迷你KTV切准该需求,为孤独经济而生,为特立独行而生。让独身的,无聊的人群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粉丝经济空前狂热


国内的“粉丝经济”最早可追溯到01年,当时几乎每个人的随身听里几乎都存着周杰伦、S. H. E. 的歌曲。不过,当时的“粉丝经济”仅仅是使人名声大噪,并没有形成直接推动经济的力量。直到“超级女声”时代,追星群体们形成了正式的组织——“粉丝”,为偶像砸钱买专辑,做宣传。此后,“粉丝经济”发展逐步成型。



为偶像简单粗暴的斥巨资应援只是粉丝经济中的冰山一角,互联网时代下的粉丝经济早已“出圈”。早些年代,能拥有粉丝追崇的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例如在音乐产业中的粉丝会购买歌星专辑、演唱会门票,以及偶像所喜欢或代言的商品等。随着互联网、移动媒体的发展,时间、空间束缚被打破,粉丝经济被广泛地应用于文体娱乐、社群营销、网红产品等多个领域。


收藏欲引发“炒”文化


以前君子兰能炒、黄金白银能炒、商品房能炒;现在运动鞋有人炒、盲盒娃娃有人炒、甚至裙子也有人炒!甚至有段子表示:炒房是70后的狂欢,炒股是80后的疯狂,炒币是90后的荒诞,炒鞋是00后的盛宴,00后炒鞋不久,10后开始沉迷于炒盲盒的乐趣......


据有关报道,名创一经推出就卖出10万个的盲盒;在全球超市卖潮玩的Funko,与复联、权游、惊奇队长等等当红IP联名,今年一季度净营收1.6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710万美元,同比增长216%。



当下最火的盲盒头部企业泡泡玛特,旗下有一款Molly系列的盲盒娃娃,湖绿色眼睛,金黄色卷发,换着不同的造型,唯独不变的就是永远嘟着嘴巴,一副傲娇丑萌的样子。



靠着这款娃娃,成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销售额超过3000万,一度扭亏为盈,登陆新三板,甚至有消息称泡泡玛特寻求上市。


盲盒、球鞋、Lo裙,这股消费潮流,之所以如此风靡火爆,不只是大量资本的注入,背后也隐藏着Z世代的消费需求。


国潮文化盛行


......


电竞消费崛起


......


写在最后:


生于2002年的Z世代群体,也将踏入大学校园。Z世代作为当今消费潜力的巨大人群,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动机,明白他们的需求。


他们呈现的圈层消费观表示,他们的社交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消费行为,但圈层社交≠熟人社交。转眼,他们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理解他们的新型消费观念,抢占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刻不容缓,要成为先行布局年轻人市场的品牌。